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三月三,你还记得葡萄山吗?

 
8777 14
发表于 2012-3-25 23: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葡萄山,也就是咱们息县的蒲公山,许多老年或地方话爱叫葡萄山,蒲公山是学名。

回想起小时候,每到三月三,不管家人还是朋友,同学,都踊跃的结伴去爬山,可惜转眼十来年,蒲公山已经再也不能叫山了,虽然之前就不高,现在仅剩点小土坡,但相信息县人永远会记住这小屹立在我们记忆中的小山的。

在梦里,我清晰地闻到它清幽的松树香。而今,隔岸相望的蒲公山却在现代人的炮火中湮灭了,虽然它脚下的绿水“淮河”还在静静的流淌,但这座曾被苏东坡盛赞为“东南第一峰”的青山却消失了。

昨天三月三,跟朋友又一起去看了。
发几张照片,不知道你还认不认识它。

11.jpg 虽然成了土坡,赶来踏青、祭拜的人群仍然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12.jpg
从高处向下望,到蒲公山脚下真武祖师庙烧香的人真不少。

13.jpg 真武祖师庙
这座小寺庙的历史,据说也有上千年来,但这座小寺庙却在这十来年的历史中历尽沧桑,从卧在山头千百载,到被迫搬到山腰,再被迫搬到山脚,到今天这般窘迫的模样,不禁让我们为息县的文化落泪。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仅留的半拉小土坡,挨着河边的这边,以前是寺庙的后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14

息州之子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3: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濮公山为大别山最北端的余脉,最高海拨149.3米,距息县城南4公里,淮河南岸。淮河在这里趋山势而三曲三折,呈反“U”字型。淮水环抱,云蒸霞蔚,青山倒映,浮光耀金,亦名浮光山,浮弋山。

    因自开封南下延循800里黄淮平原始见此山,故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经过此山时,感其突兀殊奇,与周边环境迥异,挥毫写下了“东南第一峰”的墨宝传于后世。濮公山盛产珉玉,历史记载,用此玉做成棋子曾上贡朝廷而名传天下。

     濮公山自东向西,东接黑山至主峰延西下有一冯洼村,折而往南接草帽山,呈不规则之弧形,断断续续,起起伏伏绵延约20华里。隔淮水与北岸青龙山相望,三山相峙成犄角之势,渐成虎踞龙盘霸悍之气。泱泱息壤之厚土,光华耀日;莽莽濮山之重峦,云霭擎天。古人赞曰:息国乃人才荟萃之地,钟灵育华夏之奇秀;濮山亦修真养性之所,物华聚人间之瑰宝。

     昔日濮山,古树高藤,松翼排空。远望莽莽苍苍,雾生紫岚;近听鸟语虫啾,溪水潺潺。进得山来,小径绿苔,三涧六谷,攀山有崖,瀑悬银河,飞珠溅玉。野狐狼虫出没,果狸树獾攀藤;幽兰谷底生香,银杏挺然干霄。临溪听泉,似龙吟于天外;近谷迎风,疑虎啸于松荫。此时你一定会感悟到,山何为大,水何为深?一方巨石不语,却有沉郁苍古之美。峨眉之秀,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尽皆眼前。沟壑溪流,迂回曲析,虽无大河之汹涌,却汤汤淌淌,日喧夜嚣,水生烟,烟含山,春来润万物,飞上林梢作夏雨,飘向秋叶又成红,这一切又让濮山有了生命的灵动。九泉九溪九条龙,三瀑三潭三牙月。当你径行濮山之巅,得夹道时松,承盛树结荫。远眺长淮,山光水色尽收眼底,此乐何极也!一声“笃笃”的木鱼声从斑驳的黄墙和着那在翘起庙檐下的风铃声传出来的时候,你会突然想起,噢,三月三的庙会又到了。

     濮公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当时七州八十余县的豫皖老百姓的朝山圣地。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借踏青之时,九九重阳节登高之日,男女老少纷纷登山游览。近一次“牛衣古柳卖黄瓜”的乡情,听一声“萧萧暮雨子规啼”的鸟鸣,浸一身“松间沙路净无泥”的清新。登斯顶也,观朝阳云海,睹濮山夕照,野炊篝火,渔舟唱晚,此情何怡哉!

     千百年来,濮公山庙会以农历三月三最具规模。中国三月三传统庙会,是为了庆祝以道家尊崇的王母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民间活动。这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举办盛大的蟠桃会,宴请各路神仙。人间各地道教圣地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要举行庆祝活动,以示人天同乐,人神共享。明以前,濮山以纪念濮公道人逝世祭日为庙会,也是农历三月三。明朝时,神道盛行,始改濮公纪念日为三月三庙会,改濮公庙为道家尊崇的真武祖师庙。逢会之日,周口、陈州、颍州、汝州、蔡州、光州、濮州等方圆千八百里的朝山者涌向濮公山。据史料记载,日最多达十余万人次。不管是信仰佛教的、道教的、儒教的,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势如潮涌,齐集息州古城。直到今天逢会的时候,仍然是大路小路,比肩接踵,如铺如织,人们沿着数条蜿蜒崎岖的山径小路开始缓慢地移动,大路边,小路旁有小贩叫卖瓜果饮料之类,也有兜售香蜡纸炮的。各种玉器古玩,神佛的佩带品及小儿的长命锁、大人的平安绶带,可谓五彩缤纷,一派喜庆热闹的图景。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濮公山上一座庙,小庙虽小比山高,一捧神泉去百病,濮公千年惠今朝。

     到了真武祖师庙,殿前土制大香炉周围围满了上香的香客,他们拈上三柱香,朝他老人家拜三拜,祈求消灾增福,再给功德箱投入一些功德钱,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高潮时,人们根本近不了香炉,一圈又一圈的人墙把一个祖师庙围得水泄不通,众香客只好把香和纸扔向正在燃烧的炉内。有诗赞曰:宝刹屹立鄂豫皖,香烟缭绕靖宇寰,善男信女络绎至,人神共享丰收年。

     濮公山庙会的历史,证明了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早已植根于人民的心中,满足和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诗曰:“濮山回折枕淮流,叠叠层峦翠色浮。疑是芙蓉初削去,淋漓元气未曾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息州之子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3: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唐朝时,有一名叫濮濮的道人隐居此山,采药炼丹,悬壶济世,其德行为万民所景仰,后人为了纪念他,遂将此山改名为濮公山。公元1080年农历正月,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途径河南息县,曾游览于此。《河南通志》载:“苏东坡所谓东南第一峰也。”明代立碑誉为“东南第一峰”。千百年来,农历三月三濮公山庙会颇具规模,方圆数百里的人们都赶来许愿还愿,届时山上山下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明人夏赉有诗赞云:“濮山回折枕淮流,叠叠晴峦翠色浮,疑是芙蓉初削去,淋漓元气未曾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息州之子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濮公山是吉祥之山。每逢农历三月三和九九重阳节,方圆百里的人们扶老携幼,纷纷登临濮公山,朝濮公庙,拜息夫人祠,瞻东坡墨宝,求祛灾接福长命百岁,跨越时空嗅古人墨香。
        濮公山是灵秀之山。它奇峰耸立,怀抱深潭,苍松古柏,相映成趣,身居其间,每闻百鸟合唱,极目北眺,可揽渔舟唱晚。
        濮公山是财富之山。濮公山是遍身是宝。息石灰洁白如玉,息水泥远销四方,密林深处野鸡成群,曲径小道常有野猪徜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相信濮公山会以她钟灵神秀的独特魅力,让你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息州之子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3: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濮公山原本有着很天然的自然景观,有太阳石,狼洞,滴水洞……虽然我只是听父辈们讲过,并未亲眼见过(因为阿我长大了时它们已经不存在了)。

可是那个小小的破旧的山顶上的小寺庙,那漫山遍野绿树成荫,那风吹草低现野果的濮公山却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遗憾的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些碎石残骸就像大山愤怒的哀吼,我心痛如此残缺的大山,每一块断崖的利齿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刺着我的心。

可是我同样能理解那些生活在大山旁边的人们,有人说那里的人很富有,这样的人自然有,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凭着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的幸福生活,虽然他们是牺牲大山的美丽换来的,可比有些只动嘴却不干实事的人他们光彩的多。其实换个角度来说,为什么他们会放弃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观?我想有文化程度低的原因也有上级领导的责任。

加入当初在那里开发自然景观做游览观光(毕竟那里周边只有那一座山),或者开设农家小院等等帮助那里知识匮乏的人们致富生活,他们也不会想到去破坏大自然给予的这些天然财富。

现在有不让在开采山石的说法,我很为住在那里的那些人们担忧,以后他们靠什么生活?那里还会有人居住吗?也许那里的人都不得不因为没有生活来源和交通极度的不便而放弃那个曾经世代居住的地方,那对他们来说又将会承受多大的痛苦啊。

到那时将真的永远再也不会有什么濮公山的神话信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息國饅頭哥 发表于 2012-3-25 23: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濮公山——濮淮大地至关重要的地理标识;天下第一县不可缺失的文化内涵。
“靠山吃山”,炸山取石——最不科学的“吃”法!
不能让苏东坡笔下的东南第一峰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天文地理 发表于 2012-3-27 14: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过去。自从投入教育这一行,就不知濮公山上如今怎么样——有你的详细介绍,我也了无遗憾了!
    只是县委县政府打着关心下一代的旗号,禁锢中小学生外出踏青——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连当老师的也受牵连了。息县当权者一言堂啊,苛政猛于虎啊!!!
息县之所以千年古城,濮公山和沙河才是息县的文化根源,可惜我们这一辈人,毁坏殆尽了。 尤其是人文精神的缺少,宗教是文化流传的命脉,但我们又都是被抢劫了信仰的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27 2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息州之子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2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天文地理 发表于 2012-3-27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过去。自从投入教育这一行,就不知濮公山上如今怎 ...

息县之所以千年古城,濮公山和沙河才是息县的文化根源,可惜我们这一辈人,毁坏殆尽了。

尤其是人文精神的缺少,宗教是文化流传的命脉,但我们又都是被抢劫了信仰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满心图画 发表于 2012-4-12 20: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可惜如今还未曾登山一睹风采。我们年轻一辈却不知此山有如此之历史,看罢,作为此地之人,心头又多一抹自豪。曾几次借机想要登高一览,却总被种种原因抹掉心头之念。如今坐在南校区窗边,白日总会向南方高处望去,“会当临绝顶”之念便又燃起。早晨,随着10点的接近,一声轰隆声也随之接近,炸掉的不仅仅是一块块土砾,更是一丝丝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满心图画 发表于 2012-4-12 20: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身边的东西,读起来让人心情颇为复杂,我深爱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其实真的不知所言,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比起你们,我应该算是很小很小了,也被现代社会的物质充斥着头脑,当自己倒回历史时,头脑猛是一震。人不该忘本的,即使我对过去一无所知,我想只有曾经的美好才能填充现实中内心的空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息州之子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22: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心图画 发表于 2012-4-12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己身边的东西,读起来让人心情颇为复杂,我深爱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其实真的不知所言,也不知道该怎样表 ...

说的很好,可惜现在的人们,都在追逐金钱,忘记了文明和文化。
唉,不得不说濮公山的倒塌,是我们这个号称数千年的古县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信阳涛涛 发表于 2012-8-6 15: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世界的罪人如此之多,却没有几人知晓悔改啊!还是据理力争,坚持自己所为正确的信仰。世界末日子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来袭。希望这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们能够认识耶和华认识主耶稣,这样我们的灵魂才能够得救,人应当不求地上的报酬只求天上来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韩寒 发表于 2014-3-17 1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洒哥 发表于 2014-3-27 1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能望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息州之子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1: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额,又是一年三月三,,,好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息州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020715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