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转一小瓶油凑趣,酬谢美丽之邀

评论100

我滴美丽心情 发表于 2011-3-28 19:23:00 | 查看全部
老英教员,这是我在息州网迄今为止看的最好的、颂扬息州故里最给力的一篇文章,故,顾惜直至,希望有更多的人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自闭狗狗 发表于 2011-3-28 21:55:00 | 查看全部
xk_784485871344015351e1b1d87baa7bea3.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z8号 发表于 2011-3-28 22:34:00 | 查看全部
8楼 太牛了 <br>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oyingzaiye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6:58:00 | 查看全部
自闭兄谬赞。文字游戏,当不得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月坠鳥 发表于 2011-3-29 07:39:00 | 查看全部
佩服laoyingzaiye的好文笔,好才思,顶起学习 <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虎9470 发表于 2011-3-29 10:18:00 | 查看全部
《息颂》大美,可击节而歌。唯“息族之源,远则求诸夏书之淮夷”句尚可商榷。关于息人来源,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有说源于淮夷者,有说源于羌人者,窃以为羌人之说更为牢靠。因此,说息族源于淮夷不是定论。老虎有拙文提及息人来源,拟再贴聊供一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fh5011789 发表于 2011-3-29 10:24:00 | 查看全部
xk_4456126413440153519001262419df2d3.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虎9470 发表于 2011-3-29 10:43:00 | 查看全部
一是息人的开展和迁移。包括息国立国前和灭国后。关于立国前的息人,普通以为,息人来源于青海积石山和河曲一带的析支羌,后来迁移到今河南、陕西接壤的淅川和河南、山西接壤的析城山,再后来迁移到今河南罗山县莽张一带,在商朝时,树立了息方国,这时的息人可称息姓息人。春秋息国的息人属于姬姓息人,灭国后,楚人将息人迁到湖北枝江百花洲。枝江原本是楚国的都城,在楚文王时楚才迁都到郢(即江陵纪南城)。有人以为,息国遗民应该是从河南息县经湖北随县南迁到江陵,象被楚所灭的罗、糜二国的遗民一样,被调去修筑楚都郢都。江陵现代有息壤祠,是息人祀土地神的,说明息人在此生活过。大约郢都建成后,才被谴到百花洲定居。百花洲是一个四面环水便于监视而难于逃跑的中央,之后息人能够没有再迁移过。这些息人的后裔称息氏息夬氏,日渐式微,历史罕有记载。<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虎9470 发表于 2011-3-29 10:43:00 | 查看全部
二是商朝息国。商人,子姓,原是黄河下游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至商汤(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时,翦灭了一些夏的属国和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树立了奴隶制国度,都于亳(今河南商丘)。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时,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商因称殷或殷商。到商王武丁(约公元前十三世纪)时,商朝到达鼎盛期,对外不时征战,疆域日益扩展。在商王畿之外,散布着许多方国。比如周,就是商朝西方的一个弱小方国。前十一世纪时,周文王成了商朝西方的共主,《左传》襄公四年载:“文王率殷之叛国以事纣,四十余国”。这说明事先商朝的方国是很多的。史载,武丁曾南击荆蛮。《诗经.商颂.殷武》云:“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化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意思是说:殷王的武力很弱小,奋威把那楚国来征伐。深化那险阻之道,俘获很多楚国的战士。楚国被平服,汤孙功业成。由于商王打败了荆楚,权利便扩展到江汉流域。这个时期,武丁曾派息族军事奴隶主在今河南罗山莽张一带立国镇守,这就是商朝的方国之一的息国。按莽张位于罗山中东部,东临竹竿河。竹竿河源于湖北大悟,自南向北流经光山、罗山、息县,注入淮河,西岸为罗山,东岸为光山、息县,是罗山与光山、息县的界河。竹竿河入淮口的北岸,就是春秋息国的都城青龙寺。从空间上说,商朝息国与春秋息国真正是一衣带水。1979年,位于莽张乡天湖村后李组境内的天湖商周古墓葬经考古开掘,认定墓地属安阳殷墟文明第二期至第四期,相当于商王武丁至商纣王时期,墓地出土的棺木经测定距今3286年,这个年代与文献上记载的商王武丁征伐荆楚的历史事情相吻合。在考古开掘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息”字铭文。这些器物的出土,为判别商代息国的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商朝的息国就在莽张一带,是没有疑问的。<br>三是畿内息国。清魏源解《诗经.王风.大车》诗云:“息畿内之国,故附诸王风也。”说息国在王畿(东都洛邑)之内,息夫人的《大车》诗因此被列为王风。按《诗经》共收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俗歌谣”(朱熹语),卫国的叫卫风,郑国的叫郑风,而周天子所居王城畿内(东都洛邑)的民俗歌谣则叫王风。《诗经》里有王风十篇。《大车》诗既然列为王风,则息当为畿内之国。不然,就难以解释为什么把《大车》诗归诸《王风》了。周王朝在国度管理上大体承袭了商王朝的“内服”、“外服”制度,把自己直接统治的地域分为两局部,一局部是“内服”,就是王畿,一局部是“外服”,就是王畿之外诸侯的封地。西周时,畿外的封君普通都称为侯,如鲁、卫之君称鲁侯、卫侯。王畿之内,除王室的籍田之外,周王也把一些土地封赐出去,所封之君普通称伯,如芮伯、郑伯等。周王朝东迁洛邑后,领土日渐增加,只局限于洛阳周围几百里的范围,政治上、经济上实践上已和一个小国差不多。王畿之内,能否真的封有息国,真实是难以考证的事。魏源是个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著有《诗古微》等,论述精审,言之有据。在解《大车》诗时,不认可汉刘向《列女传》的说法(息妫之息国),而以为息为畿内之国,是耶非耶?实难遽断。<br>四是齐国的附庸国息国。宋罗泌《路史.国名记丁》云:“按《字书》:鄎,齐附庸,今齐南郡。”息,又写作鄎。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时已写“息”作“鄎”。这个位于齐国南部的附庸国息国是怎样一回事?有人以为是姬姓息国取代商代息国后,析支羌的息人大局部红为姬姓息侯的臣民,而一局部不愿依俯姬姓息侯的息人,一路东迁到齐国的南鄙,另建息国,作为齐的附庸国。<br>五是楚灭息后保管子爵封号的息子国。1975年,在湖北随县涢阳发现了春秋早期铜器《息子行盆》,铜器上有“鄎子行自乍食盆,永宝用之”的铭文。此器与楚国和曾国铜器同时出土,应当是楚灭息、曾后,把息、曾降为子爵附庸国时所铸。这样说来,楚灭息后,仍保管着息子爵封号,成为楚的附庸国,这个息子名字叫“行”。在随县发现息子行铜器,说明铜器是息子行任附庸国息子之后所铸,并由原故国息国南迁的进程中所造,其中必有一些息人随之南迁。当然,大局部息国百姓当仍留居故地,成为息县的基自己民。普通以为,楚灭息后掳走息夫人,而置息侯于汝水守息祀,说明息侯没有南迁。那么,这个成为楚附庸的息子行与息侯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等候着新的研讨效果。<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滴美丽心情 发表于 2011-3-29 10:45:00 | 查看全部
xk_4304442413440153518664636f34844c0.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ins19 发表于 2011-3-29 10:46:00 | 查看全部
大老虎 俺也知道点典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滴美丽心情 发表于 2011-3-29 10:47:00 | 查看全部
xk_2464864613440153514a02681d51a23a5.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ins19 发表于 2011-3-29 11:05:00 | 查看全部
老英说的是息地最早生活的是淮夷 也称东夷 这应该是没错的 但能否属于息姓不得知<br>大老虎说息姓发源于古羌族 也有道理 远古时期 部落迁移 战争也频繁<br>夏的创立者大禹就是古羌族的 大禹治水 我觉得也是理想 淮水一定也被他管理过 所以有羌人远徙到息地也是有能够的 <br>至于息姓后来为何在齐国又建息国 那么这支息姓一定是古羌族的 第一 齐为姜姓 姜羌其实是同源的 第二 大禹是现代禅让制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 禅泰山封会稽 其实这个会稽应该是在如今的泰山周围 也属齐鲁之地 所以当年姜尚被封齐地也是这个缘由 息姓依靠自己根源人也是道理所在<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ins19 发表于 2011-3-29 11:10:00 | 查看全部
唉 如今脑子不好使了 写的很匆促 不知道大老虎看明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滴美丽心情 发表于 2011-3-29 11:22:00 | 查看全部
关键是你自己表述清楚没?——回复S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息州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020715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